2019-04-24 10:22:22 作者:邵长霞 浏览数:764
3月初,高一年级语文组统一组织学生利用两节课多的时间观看了《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也没有生活在穷乡僻壤等待我们去解放的贫困山区。生活在太平盛世衣食无忧的社会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思考我们应该实现怎样的价值吗?责任使命这些词汇难道不应该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烙印吗?
观看完2019感动中国人物,请以“他们,何以感动中国”为题,写一篇周记,600字以上。(借鉴于坤老师的设计)
设计目的:1.积累感悟作文素材
2. 以人物精神为坐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三班 徐婉婷
当感动中国的交响曲再次奏起,当奖杯又一次在人人之间传递,十位2018“感动中国”人物,他们,何以感动中国?只因他们在困境与生死面前仍勇往直前,仿佛一只微小的萤火虫,在黑暗中作为那唯一一束光,照亮中华大地,点燃人心的炬火。
他叫钟扬,一位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的植物学家,从千禧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上千次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上收集那些珍惜的植物种子。钟扬援藏的16年里,走遍了西藏最困苦,最偏远的地方,用生命填补上了国家种质库在青藏高原上的留白,“立心天地厚”钟扬的生命之光将永远绽放在世界屋脊的高山砾石间。他骨子里便带着使命感,心中饱含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只一心为国奉献,无论前方是高原,或生死。
他叫杜富国,而立的年纪,他奔向中越边境参与了历史遗留的扫雷任务。每当在雷场中发现雷筒,那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将生的机会留给战友,自己却因事故失去双臂,无法再次拥抱父母,战友。他叫吕保民,见义勇为的退伍军人;他叫张玉滚,扎根深山内17年的普通教师;他们叫王继才,王仕花,马旭......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十个不平凡的故事。他,他们以及每一位改革先锋,用铁骨铮铮,极富有使命感的中国心、中国梦,谱写着美丽中国的明天。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总能使无数青年人和老一辈们为之动容。因为那为国奉献力量的梦想是根深蒂固,早早扎实在人心中的一颗种子。每一个平凡人,怀揣着一颗奉献的心,有执着的信念和理想的老百姓,都是那感动中国的人物。
他们,以心,以梦,感动中国,感动人心。、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三班 林峰英
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期而至,听着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不禁陷入深思,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应该是爱国之情吧。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守岛几十年,对于在陆地上的孩子几乎不闻不问,却对这个荒凉偏僻的小岛顷注了全部心血。他们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难道他们不想到陆地上过更好的生活吗?不,他们一定想过。但是对祖国的爱压过了一切,每天早上在海岛准时升起的国旗,嘹亮的国歌声正是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应该是善良的心吧。吕保民,一名普通的小摊摊主,却在面对危难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一个本该平凡的清晨,一名持刀男子在抢劫未遂后刺伤一男子后夺路而逃。吕保民和几名闻讯而来的热心市民立刻追了上去,在一群追赶者中他始终在最前方。即使在追击途中被刺数刀、脚步不稳时,他依旧没有退缩。因为他深知如果不去追这个人,他也许还会伤害更多的人。“军民保国,爸妈给我起这个名字,是想让我保护民众。”你的确不负众望,从凶恶的歹徒手中保护了市民。
杜富国,一名排雷战士。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不知道暖了多少人的心。刘传健,一名机长。在万米高空中面对紧急情况,你临危不惧,成功保住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马旭、张梁伟......
坚韧、热情、善良、镇静......他们是种种美好品质的缩影,是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但不只有他们,只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你,同样可以感动中国!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三班 李杰豪
岁月如梭,2018匆匆而过,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只有那些只言片语的记忆,还有一代又一代精神的传承——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仅仅四个字,却蕴含了无数国人为之钦佩,感动的复杂情感。那么,感动时代的人有千千万万,为何他们又从人海之中,脱颖而出?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的每一寸领土自古以来都是不容许任何人侵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岛屿都是国家生生不息的宝藏。而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十年守岛如一日,每天的工作就是守岛、巡岛,保卫着这个岛的每一寸土地,他们是王继才夫妇。“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看着五星红旗从岛上升起,看着国旗,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是啊,已经将自己生命完全奉献给祖国的土地,又何尝不是一种自豪呢?
有这样一种军人,他们每天行迹缓慢地走在某一个村落中的某一处土地,机器的“滴滴”声讲述着土地之下的故事。而有这样一名军人,他为了队友不受到伤害,亲自一人奔赴“前线”,甚至不惜炸断双臂,双目失明。“你退后,让我来。”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就是排雷英雄——杜富国。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也许正是这份无私奉献,也许正是这份责任,也许正是这份充满浓烈的爱国之心,让无数国人为之钦佩与感动。
而感动中国,莫过于此。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一班 崔萬浩
感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陪伴在人们的身边。也许事情有大有小,也许事情的结果不尽人意,也许事情的发展惊心动魄,但这些人们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人们,感动着中国。
感动中国这个栏目讲述了来自中国各地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打动着人们,他(她)们是我们的骄傲。
杜富国,一位排雷军人,与战友们一起排除了成百上千颗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出雷场,为的就是能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安全的生活。杜富国每次都走在最前面,为队友增加了安全的希望。有一次,他在排雷的时候不幸触发地雷,当地雷爆炸的时候,他首先做的就是扑向身边的队友,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队友,而他,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双手和双眼。“你退后,让我来。”这是他最长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没有愧对祖国,愧对人民。
其美多吉,一位邮车司机,穿梭于川藏之间,在雪山公路上跑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凭借自己过人的驾驶技术在陡峭的山脉中来去自如,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当面对歹徒劫车时,其美多吉和他的同事们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身中17刀,当他被抢救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邮件还好吧?”经过了6个多月的康复期,其美多吉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岗位上,迎着暴风雪,为两地的人们运送着温暖。有一次,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为了邮件不顾自己的生命,他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贡献。”
一件件小事,一句句话语,传递着人世间的真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信念感动着中国。奉献,一个优秀的品质,一种无私的精神,与要我们大家去传递,去学习。我们虽平凡,但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平凡。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一班 耿淑悦
当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题记
你会因何而感动?是饥饿时的一碗不计回报的小米粥?是在你危难时刻及时上前拉了你一把的那双手?亦或是那些平凡的人与他们做出的那些不凡的事?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计利当计天下利”的精神风骨正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军人,一直都是首当其冲的。在和平年代,他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在战争时,他们就是老百姓手中最后一张王牌。似乎只要他们在,我们的心便不慌。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出现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抖得最厉害的时候仪表都是看不清的;生死关头,刘传健完美完成了23个标准降落动作。他再一次用行动照亮了帽顶的国会。时代日新月异,任务不断变化,但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脉相传。从世界屋脊到万丈高空,从深山老林到大漠戈壁,从边防一线到国防攻关,无数将士在本职岗位上书写忠诚担当,在坚守战位中成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雄师劲旅。
“不是杰出者善梦,而是善梦者杰出。”这是2018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也是千千万万藏族大学生对他的一致认可。他,便是钟扬。正如白岩松说的那样,“他没有做什么伟大的,他只是做了他应做的。”一千五百多次出入藏区,8万多公里高原跋涉,4000多万颗种子,他用生命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了基因宝藏。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无时不把“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作为一种品质来坚守,作为一种作风来传承。
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他们感动着;生在这个时代的新中国,无时无刻不被他们感动着。也许,我们不需要时代英雄,但我们一定需要这种感动。
他们何以感动中国
高一一班 贺艺欣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每一位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力量。
2018年的感动中国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山山水水,跋涉5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青藏地区。“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这是感动中国对钟扬的颁奖词。
这是责任,是奉献,也是坚持。钟扬率先示范,攻克艰难,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执着的事业心,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更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与发扬。
同样,杜富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刘传健在生死关头,机智应对,临危不乱,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危;其美多吉29年来驾驶的邮车从未出过一次责任事故……
从感动中国这些任务上,我看到了他们崇高的品格、为国为民的理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的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
“真是个愚蠢的姑娘”,老画家又在絮叨着,接着他一手托拖着一个很大的梯子,一手提着一盏油花花的灯笼。胳膊里夹着画板,推开了沉重的铁门,外面暴雨正在倾泻着。很显然,流行病的传播总是伴随着冰冷恶劣的天气,不是吗?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天气,老贝尔曼竟然走了出去,就那样,冒着狂风和雨雪,径直走向了那株常春藤。他要用自己的作品战胜那个愚蠢的死亡预言,他艰难地将梯子立了起来,顶着那样的大风雨摇摇晃晃地爬了上去,并一边费力地把在梯子上一边开始了对自己杰作的创作,作为一名老画家,贝尔曼娴熟地开始了调色和构图的工作,这是能救琼珊生命的作品,象征着顽强积极的生命力,也是自己准备了大半辈子的杰作,他要最仔细,最用心地来完成这幅作品,但很显然,风雨加大了这项工作的难度,贝尔曼一边应对毫不留情的风雪,一边绘制这幅精美的杰作,寒风侵进了老画家那又旧又薄的衬衣,毕竟是老了,瘦小的身躯在寒风暴雨的攻势下不停颤抖,可这会儿老贝尔曼无暇理会这些,他要完成自己的杰作,重新拾起琼山对生命的信念,毕竟她是姑娘们的守护者。在暴风雨中艰难度过一分一秒后,贝尔曼终于完成了这幅杰作,但他不敢马上从梯子上下来,因为他生怕自己的杰作被暴风雨冲蚀掉。当他觉得颜料可以抵得住风吹雨淋时,贝尔曼终于又颤颤巍巍的爬下了梯子,这时他浑身都已经冻僵,是残存的意识促使他一步步挨回家,当他再一次打开那扇沉重的铁门时,似乎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完成了,便两眼一闭,就那样倒在门前,失去了意识。(高一三班 曲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