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学为先——青岛六十八中各支部组织开展新春第一课学习活动

    2025-02-14 00:00:00           浏览数:0

  
 

一年春作首,万事学为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学习榜样、争当先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力量,市委组织部举办“学榜样、促实干”产业工人专场暨全市党员“新春第一课”,邀请“人民工匠”国家荣誉获得者、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趋同志作专题授课。

青岛第六十八中学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下属各支部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形式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学习身边榜样,汲取奋进力量。

 

 

 

  
 

行政支部观看《新春党员第一课》

  
 

文科支部观看《新春党员第一课》

 

  
 
  
 

理科支部观看《新春党员第一课》

以下是许振超报告中的一些感人细节:

自学成才,攻克技术难题

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面对全是英文的桥吊系统,他迎难而上,买来英汉词典,下班后一边啃单词,一边研究电路图,用4年时间学通了桥吊的构造和原理。他还采用“解剖麻雀”的办法,用四年时间“倒推”完毕不同型号的电路模板十二块,绘制的电路图纸达尺多厚。凭借这些努力,他成功解决了桥吊机信号转换板烧坏等问题,为港口节省了大量成本。

苦练技能,追求极致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找来几个技术好的工人,把集装箱吊具上挂一根电焊条,在50米的高空练习“高空穿靶”的绝活。他还要求队员们做到“无声响操作”,尽管工友们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通过编写操作要领、亲自示范,最终让全队上下都掌握了这门技艺。

挑战世界纪录,展现中国工人力量

2003年4月27日,许振超团队挑战世界纪录。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如船上很多集装箱是超重箱,且在卸货前几个小时发现一台车故障,但他迅速解决问题,最终成功创造了每小时339箱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就此诞生。此后,他们又多次刷新这一纪录。

带头攻坚克难,传承工匠精神

许振超不仅自己练就一身绝活,还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他带领团队完成“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技术革新项目998项。

使命担当,助力港口发展

在青岛港前湾新港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许振超和团队把“生命工程”当作“使命工程”,经过40天没日没夜的鏖战,成功安装了一台重1300吨、长150米、高75米的超大型桥吊。这为青岛港的集装箱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此次新春第一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在今后群众工作中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提速的节奏、实干的作风,为推动岛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