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广筑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 ——文科党支部举行党员先锋课

    2024-05-10 00:00:00           浏览数:13

为了更好地引导党员教师以课堂主渠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学期,我校文科党支部刘一涵、杨柳等多名党员教师陆续开设党员先锋课。同支部党员、同科教师和党委李晓轮书记、党办尚成立主任等参加听评课。文科支部掀起思政一体化热潮。

 

 

将党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和践行党的宗旨和精神。党员先锋课的开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窗口,更是一个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激发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

 

 

 

以下是文科支部的青年政治教师杨柳和青年语文教师刘一涵对各自党员先锋课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感悟。

《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党员先锋课教学反思

在“从小米造车看科技强国”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应该进一步增加任务驱动的环节,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通过学习时代背景,启发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应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再者,学科融合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科技强国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事情,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今后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最后,关于多练板书这一点,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美观。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思路、掌握重点,今后要更加重视板书的设计和运用。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我更加明确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技强国意识方面的努力方向,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杨柳

《石钟山记》党员先锋课教学感悟

作为年轻教师,我感谢学校提供机会,党员先锋课让我对充满德育性质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路。我以苏轼的《石钟山记》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科学求证和勇于探索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深入剖析苏轼的质疑精神,他敢于质疑前人,不盲从权威,这种精神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品质。同时,我也将语文课与党政课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是改课开放时期乃至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求是一直是党不变的宗旨,党员在工作中应该具备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精神。

我们学习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欣赏其中的文学价值,更是为了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因此由“质疑精神”和“积极求证”,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当发生交往问题时,同学们往往道听途说而不是自己亲自去验证,这导致了与同学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如果我们具备苏轼的质疑精神,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实事求是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

通过这一次课我意识到语文课与党政课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和人生智慧,而党政课则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党员,我将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纪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刘一涵

青岛六十八中党员先锋课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党对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青岛六十八中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员先锋课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出我们的力量。